建議可以先閱讀上一篇 登山中層衣物挑選思路 #1 動態中層篇 才更能夠幫助您選擇合適的中層衣物唷!
什麼是靜態中層?
與動態中層相反,人體在靜態之下不會像運動狀態中產生這麼大量的熱,因此我們會需要留住體溫,盡可能地不讓體溫被傳導出去而流失。
要阻止熱能流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穿上羽絨外套,填充在外套中的蓬鬆羽絨讓身體與外界產生了一個空氣隔層,能有效阻止冷空氣帶走體溫。
靜態中層依填充材料主要分為羽絨與化學纖維兩大類,各有其優缺點:
羽絨
優點:高蓬鬆度且輕量,相較於化纖,每單位重量下能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且易於壓縮收納。
缺點:較容易因下雨、水氣或汗水而受潮,受潮後失去保暖能力,保養、清潔會需要。
化學纖維
優點:較羽絨不易受潮,即使受潮後還是會有一定的保暖效果,動物友善且較易於維護、保養。
缺點:相同重量下能提供的保暖效果不如羽絨。
化學纖維的品牌/材質差異可以參考 CLO (克羅值) 參數來參考,簡單來說就是每單位重量下能提供的保暖能力,數值越高保暖能力越好,價格也會越貴,建議可以從 Primaloft Silver 起開始挑選。
羽絨則是有需多參數需要考慮,所以接下來會著重於羽絨參數的探討。
▲ CLO (克羅值) 參考
資料來源:網路
羽絨類型
羽絨來源主要為水棲禽鳥的腹部絨毛,最大宗取自鵝與鴨,一般來說鵝絨的品質、蓬鬆度與氣味都比鴨絨來的更優秀,當然價格也會更昂貴。有些品牌會標示灰、白鵝絨或鴨絨,顏色只是顏色不同而已,對於保暖能力沒有差異。
Fill Power 蓬鬆度
市面上大多數的羽絨商品都會標示 "FP" 這項參數,FP 就是 Fill Power 的縮寫,用來標示其羽絨的蓬鬆度,FP值越高就越蓬鬆,代表相同重量下可以提供的保暖能力越佳。
另外要注意的是,美規 Fill Power 標示與歐規因為測試時所用的羽絨重量不同,導致在相同的FP值之下,蓬鬆度略有不同;精確來說,歐規要乘1.04才能夠換算成美規。
舉例來說:歐規的 800FP 羽絨等於美規的 832FP (800*1.04)。
絨梗比
羽絨衣由羽絨與羽毛製成,品質越好的羽絨衣其中的羽毛比例也會越低,如果羽毛的羽梗太多、太粗,很容易就會刺穿表面布料而"跑絨",久而久之羽絨越來越少,保暖能力也會大大打折。
絨梗比的標示方式會是 90/10 (美規),代表裡面有90%羽絨與10%羽毛,市面上大多數戶外品牌都是使用 90/10 的比例,更好一點的會用到 95/5。
絨梗比也有歐、美規的差異,歐規的 90/10 大約只會有 80.95%的羽毛。
絨梗比的好壞摸起來的觸感差異很大,挑選時不妨摸摸看,感受一下差異吧!
▲ 羽絨與羽毛,羽毛的蓬鬆度很有限,選購時最好摸摸看以免買到劣質品
填充量
您可能會發現這篇一直強調 "相同重量下",這是因為 Fill Power 僅代表蓬鬆度,填充量也會是決定這件羽絨外套的關鍵,所以不能單單只看FP值來決定一件與絨外套的保暖能力。
有些較專業的廠牌會在商品頁面中標示填充量,可以利用上面的CLO表格計算出整件外套所提供的保暖能力。
重量
靜態中層衣物除了停下來休息、抵達營地或山屋以外的時間都待在背包裡面,所以重量會是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尤其在這個流行輕量化的時代,重量與壓縮能力又顯得更為斤斤計較了。
如果要將羽絨外套做得更輕量,同時保留很好的保暖能力,就會需要用到更輕薄且防穿刺的表布以及更高蓬鬆度的羽絨,這可是會相當傷荷包的呀...
車縫工法
羽絨製品會需要隔間來將羽絨填充至隔間內,讓羽絨平均分配,以免在經過洗滌或是使用過後往特定區域聚集造成一件外套有些地方保暖有些不保暖的情況。製作隔間的車縫工法就很重要了,縫針間距要小,針孔要足夠細小才能減少羽絨從縫線針孔跑絨。
有些商品會用更高等級的貼合工法來製作隔間,沒有了縫線針孔,在減少跑絨情形的同時還能減少因縫線針孔所產生的"冷點"。
環境/動物友善
一件羽絨外套平均需要9~13隻的鵝或鴨
拒當盤子
奢侈戶外潮流品牌 Canada Goose 旗下羽絨外套動輒三、五萬元不等,品牌名稱還有"鵝",用的羽絨卻多為較便宜的鴨絨,主打奢侈與頂級應該不能只有價格贏過其他品牌吧?不想當盤子請審慎考慮這個品牌!
推薦商品
門市資訊
LOCATION